天津二手叉车新闻
华电高压,是来自欧洲的世界500强企业——ABB集团在厦门诞生的5个“孩子”中的第3个。FulvioGranata先生说,托“富贵”这个名字的福气, 华电高压在厦门获得飞速的成长,正在准备第3次增资。
同样地,在厦门金尚路上的那栋别具特色的大楼内,林德叉车(中国)有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Mr HermannLieble和首席财务官MrJensSplittgerber,也都有自己的中国名字:李伯乐和施博言。得知自己中国名字的寓意后,这两位德国朋友灿烂地笑了。
林德,改革开放后进军厦门的第一批欧洲企业之一,14年前以18亿元的投资额把世界第一叉车品牌带到了中国、带到了厦门。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让德国人喜笑颜开。李伯乐说,“在欧洲,每年2%-3%的增长率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厦门,富贵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爵士乐队钢琴手,而年轻的施博言则有了一位可心的中国女朋友。这些可爱的欧洲人,已经是厦门人幸福生活中活跃的一分子。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国际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厦门在欧洲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厦门与欧洲的友好城市、友好港口越结越多,文化艺术交流流光溢彩。当然,50年来,厦门人就没有停止过漂洋过海的脚步,去遥远的欧洲开拓、寻梦。越来越多的厦门企业,与欧洲的朋友一起切磋,在投资和贸易的海洋里大显身手。
“就这样被厦门感动”
欧盟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来厦投资
很少有人知道,厦门历史上第一个外商投资的造船厂是英国人投资的。厦门人向世界发出的第一份电报,也是从欧洲人办的电信局发出的电波。这个时间,远在欧盟成立之前。而欧洲人与厦门人的“亲密接触”,却要等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
厦门市外资局称,欧洲投资者主要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才对我市进行频繁的投资活动,涉及机械、电子电气、纺织服装、食品以及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贸易、计算机软件、餐饮等行业。
蓝底下,12颗黄星围成的圆圈在熠熠闪光。厦门湖里的麦德龙商场内,德国人打出了“庆祝欧盟成立五十周年”的横幅。1992年,在麦德龙迅速落地厦门后,德国人发出了《就这样被厦门感动》的感叹!厦门人的热情、政府的信守承诺、各级部门的效率、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欧洲人青睐厦门的理由。
“我们有疑惑和疑难,第一时间就能够得到市领导或者火炬管委会领导的帮助。这在其他城市是不可想像的!”富贵真诚地说,中国这个大市场令任何世界500强企业都不可忽视。而对讲究生活品质的欧洲人来说,厦门的美丽文明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
德国林德股份公司在厦投资两个项目,一个是林德叉车(中国)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达20790万美元,主要生产工业用叉车,另一个是林德气体(中国)有限公司,总投资3500万美元。
林德叉车亚太区总裁兼林德叉车中国公司总裁郭进鹏称,“时间证明,林德投资中国的策略是正确的!”林德叉车在中国生产销售的第一个1万台用了7年时间,第二个1万台用了4年时间,而第三个1万台只用了2年时间。
在这个互利双赢的历史进程中,厦门的林德叉车公司成了中国叉车行业的“黄埔军校”,大量的物料搬运人才输送到各地,二手叉车、叉车租赁等理念也渐渐渗透到了中国大陆。而先后在厦投资的麦德龙、家乐福等零售巨头也将其仓储经验和集中采购的生活理念带到了厦门。
截止到2007年2月,欧洲各国历年在厦的投资项目已达248个,合同利用外资约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27亿美元,投资者分别来自英国、德国、荷兰、法国、丹麦、意大利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投资者名录中,我们不难发现赫赫有名的飞利浦、马士基、ECCO、瑞声达(GNRESOUNDALS)等巨头。一位奥地利的投资者,甚至还于2004年在厦投资合作创立了一家厦门富昆游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