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叉车租赁信息
当前业界关于工程机械租赁的讨论比较热烈。笔者认为讨论的背景是这样的,1998年后的我国以基础建设带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周期基本结束,工程机械租赁业务的“暴利时代”随之终结,同时也意味着工程机械租赁业的理性发展阶段即将到来。工程机械租赁业的理性发展,既要认识和把握发展机遇,也要正视发展的风险,对风险进行系统的管理。
一、工程机械租赁及其风险
1. 工程机械租赁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动因
我国的租赁产生于奴隶制社会瓦解时期,其经济原因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货币作为让渡使用权的补偿工具已经出现。1992年以来,我国的工程机械租赁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暴利时代”;进入21世纪,随着入世承诺的一步步兑现,外资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工程机械租赁领域,揭示了工程机械租赁产生和发展的内在经济动因。
首先是工程机械租赁的增值因素。工程机械租赁作为施工企业和工程机械制造商(以下简称厂商)的中间环节,通过租赁服务,资本得到可观的增值。在“暴利时代”,工程机械租赁的投资回收期可达仅半年的时间。作为增值因素的深刻表现,是厂商的销售方式的转变,即从简单销售向信用销售的转变,从简单的售后服务向现代营销方式的转变。这样,厂商通过与租赁及相关的系列业务,不仅可获得销售的增值,还可获得从提供服务、理念和标准中获得增值。厂商因而使传统的销售借助于租赁业务,转变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现代营销。而由于厂商的加入(称为厂商租赁),工程机械租赁的增值动因显得更加明显,工程机械租赁发展的根本动力得以发挥,其经济作用得到根本保障。
其次是资本循环的内在动力因素。我国当前资金充裕的企业、机构投资者包括银行在内,都在努力寻找风险小收益高的投资项目,即“为资本寻找出路”。而工程机械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由于有物的抵押或保障作用,投资的风险得到降低,同时由于上述增值因素的作用,使得国内国际的资本都看好这一领域。因此,当前条件下,资本要实现其循环,必然会推动工程机械租赁业务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工程机械租赁的两种常见形式是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后者在我国刚刚起步。经营租赁是不让渡资产所有权的租赁,其租金仅仅是转让资产使用权的收益。经营租赁集中反映了我国当前工程机械租赁的现状:混乱无序、规模小、租期短、租金拖欠严重,业界人士称之为夕阳产业;而融资租赁的租金不仅包括让渡资产的使用权所要求的收益,也包括将来让渡资产所有权的成本。融资租赁是金融和贸易结合的产物,以知识经济的理念为运作的基础。由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和奥运因素的作用,同时由于我国2004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融资租赁发展的政策,实力雄厚的外资厂商纷纷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从而使融资租赁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
工程机械租赁的经济动因总结。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是工程机械租赁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工程机械租赁得到发展,则是资本寻求增值的根本属性决定的,体现为管理所追求的一系列目标。租赁不仅满足了工程机械的使用需求,在资产管理、理财、税收方面还能够得到一些利益。这是因为租赁满足了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内在经济要求,降低了融资的风险,从而融资租赁能够比传统的贷款更容易获得批准。同时,由于租赁减少了机会成本,尽管租赁的成本可能高于贷款的成本,但是其综合成本不一定比贷款高。如果考虑所得税前抵扣的因素,租赁的综合成本往往比贷款还要低。这是融资租赁在我国将要得到迅猛发展的内在动因。
2. 工程机械租赁的风险及分析
当资本成为工程机械租赁发展的动因之后,资本运作所具有的风险便“传染”给工程机械租赁。但工程机械租赁所面对的风险远不仅只发生于资本身上,与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相联系,风险发生和存在的形式多样,有系统的风险,也有非系统的风险①。在此,仅从出租方角度出发,对工程机械租赁的风险加以总结和分析。
第一,与资本增值相联系,工程机械租赁的风险是支付租金的风险。当租金得不到支付时,资本增值无法实现。因此,支付租金的风险对工程机械租赁的发展危害最大。租金得不到支付,在出租人一方的原因,是因为市场竞争加剧,为了强占市场,被迫放松风险控制,将工程机械出租给没有支付能力或缺乏商业信誉的承租人;在承租人一方,流动资金缺乏是主要的拖欠租金的原因,包括政府形象工程项目本身没有资金的情况。此外,租赁服务的质量跟不上,导致合同纠纷,从而拖欠租金。如,出租人不关心出租的工程机械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承租人只关心生产和经营,对资产实物管理有瑕疵,不及时履行支付租金的义务。这两种情况导致合同一方采取对等措施相互报复。当前,业界统计的施工单位拖欠租金占租赁合同总额的比例在11%~30%。以北京市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租赁市场为例,2003年租赁产值超过10亿元,租金当年收现率平均只有40%~50%,最好的租赁企业收现率也只能达到70%~80%。该市施工企业累计拖欠租金超过15亿元,租金的巨额拖欠使租赁企业难以为继,面临巨大的风险②。
第二,出租标的物资产的物理管理风险。由于工程机械租赁与房地产租赁不同,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当其物理安全得不到保障时,对工程机械租赁的正常发展同样会造成伤害,租赁业务的发展难以为继。首先是出租的工程机械遭遗失或承租人单方变卖的风险;其次是承租人对承租的工程机械疏于管理,得不到基本的保养和维护,使其物理性能非正常降低;此外还有承租人将承租的资产进行单方抵押,产生纠纷的风险等等。这些风险,都有可能给出租人带来损失。
第三,出租资产价值管理的风险,也称设备更新能力风险。出租方只有具备对不断更新工程机械的能力,才能保持工程机械的先进性能和保证承租方租用能产生经济效益。当出租方提取的工程机械折旧不足以弥补三种形态①的损耗时,便会产生设备更新能力风险。工程机械租赁是高资金投入与高成本折旧的业务,在我国当前市场形势下,出租方产生此类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第四,信用风险、财务风险、投融资风险。由于我国当前缺乏健全的信用体系基础,尤其是国内个人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而同时在我国工程施工的个体承包现象相当普遍,出租方亦是如此。据北京市设备租赁市场统计,拥有2000万元以上的租赁资产的个体出租者不下200人②。这都可能导致工程机械租赁发生信用风险(也可以叫信誉风险、诚信风险)。当借贷资本进入工程机械租赁时,出租人便要支付利息费用,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即息税前利润不足以弥补利息支出的风险。出租人在投资时同样会面临投资风险,这与资本的风险是一致的。
第五,营销风险。指的是工程机械租赁的营销水平跟不上市场需要所带来的收入减少的风险,是整个工程机械租赁企业管理中存在于营销层的风险。工程机械租赁的营销层的营销形式主要是销售、经营租赁、融资租赁和二手翻新。在谈营销风险的时候,要考虑到现代销售的三个层次,根据投资回报率的由低向高排列为销售产品、提供服务和经营标准;由于风险与回报率成正比关系,所以营销风险随现代销售层次的升级而增大。
|